再过不到200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启幕。作为今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之一,以市场开放为主旋律的博览会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近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就举办博览会的意义、影响等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为稳固全球贸易体系背书

记者:今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这是中国今年四场主场外交的收官作,您如何看待进口博览会意义?
陈东晓:进口博览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是一项惠及世界的创新之举。特别是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举办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意义显得更为重要。通过进口博览会,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不仅仅是对外开放的决心,还有切实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全球性方案。对中国自身发展而言,进口博览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贸易平衡,改善供给结构,引导国内企业走向创新发展之路,这与国内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脉相承。因此,进口博览会不只是商品交易平台,也是推动国际合作和政策沟通的重要机制和载体,体现了中国开放市场的发展理念和整体改革逻辑。进口博览会还是推动南南合作的新平台,将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更便捷地融入全球生产体系。
首届进口博览会将是首脑外交的重要舞台。与会期间,首脑们最终达成的会议文件不仅具有舆论导向性,而且对稳固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具有巨大的政治背书效应,而这一点正是当前全球贸易治理所缺乏的。
释放深化改革开放决心

记者: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主动扩大进口是中国在扩大开放方面的重要举措。此时举办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际级博览会,释放出何种信号?又能给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什么影响?
陈东晓:2018年是富有历史意义的一年,40年的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谱写了一个发展奇迹。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让中国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好处;也影响了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举办进口博览会,中国要向世界释放坚定推进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
进口博览会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举措。去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随后,习主席不仅亲自圈批了进口博览会方案,而且还亲自在重要外交活动中宣传和推介博览会,包括4月刚刚落幕的博鳌亚洲论坛。因此,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非一般的展会,而是链接中国和世界的新的大平台。进口博览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搭建了进入中国大市场的快速通道,成为沿线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经济最便捷有效的抓手。通过举办进口博览会,说明中国的发展不仅欢迎发展中国家搭便车,而且主动提供搭便车的机会。
记者:此次博览会受到各国欢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借此契机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博览会对于促进全球贸易发展有什么特别意义?
陈东晓:进口博览会是应时之举,满足了国际社会现阶段发展的需要。我们注意到,当前,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全球贸易风险明显升温,已危害到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作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中国在此刻举办以进口为主题的商品交易会,将为促进全球贸易增长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中国的努力也会对国际社会形成榜样作用,进一步鼓励、促进更多国家主动开放市场,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期举办的虹桥国际贸易论坛创设了一个就贸易政策、贸易发展理念和全球化等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和思想交锋的平台。论坛对于探讨全球贸易规制、多边贸易体系、区域及双边贸易协定等共同构成的全球贸易秩序的发展与稳定问题;与贸易相关的环境、投资、知识产权、公共健康等因素与贸易促进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贸易方式和对象的影响问题等都将产生实质性影响。
加强政策沟通的新渠道

记者:举办相关活动对于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又能起到何种作用?
陈东晓:应该看到“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一直受到美西方国家的政治猜忌。迄今,美日等国在加入亚投行议题上仍然保持排斥心态,充分显示出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担忧。在全球贸易规制重组背景下,相当一部分西方学者和官员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中国推进地缘政治和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进口博览会作为今年重要的主场外交之一,是我国贸易战略调整的重要政策标志。在中美贸易摩擦渐趋升级背景下,中国举办进口博览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系列政治阻碍。诸多国家首脑出席也有可能进一步增大其国际政治敏感性。但是,进口博览会也可以成为一个化解相关风险、加强政策沟通、消除各种对峙升级的有效平台。
在特朗普政府强化美国国内贸易保护措施趋势的影响之下,全球贸易有可能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上升的连锁反应,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巴西、墨西哥等,都已经或可能采取新的贸易投资保护政策,这一趋向势必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在数量和程度上都呈现上升势头。在博览会招展期间,元首外交的作用不容低估。以后一年一度的进口博览会召开,将为元首外交的机制化和常态化沟通构建一个新的渠道,通过充分协商,加强政策对话,将有助于缓解摩擦和矛盾。
彰显中国贡献与担当

记者:中国如何用好进口博览会这个平台?
陈东晓:首先,进口博览会对于塑造公平、透明及可预见的法律环境与良好的营商环境将带来极大的促进效应。一方面,可以从进口博览会参展国企业获得有效反馈,对中国市场准入方面存在的“软障碍”和具体问题有所了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和突破。另一方面,针对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指责,中国也可以积极探索借助博览会平台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关切。鉴于美欧等国对我“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具有诸多误解和责难,我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解读和沟通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误解是关于具体实施政策规定对外资具有歧视性和排他性。我可在进口博览会推介及举办过程中加强相关澄清工作以去伪存真。这些工作都意义重大。
其次,借发展中国家政府、企业及民众之口,讲好“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故事,较之于我方自身宣传必然会事半功倍。在中国进口对全球发展事业贡献方面,发展中国家最有发言权,进口博览会可彰显中国的发展贡献与责任担当。这也是对西方有关中国回避国际责任甚至掠夺性开发发展中国家等不实指责的有力回击。
最后,为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稳定的主基调做贡献。以贸易论坛为平台,借助国际组织及外国有识之士的立场和观点,支持全球贸易体系稳定以及通过谈判磋商解决争端反对单边主义的立场。鉴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倾向已经日益引起主要多边国际组织的忧虑,进口博览会可以成为有效传递维护全球秩序以及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立场的平台。